栏目列表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幼儿园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所有课题 >>市级课题 >>创新幼儿园音乐课程 提高幼儿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 >>成果展示 >>文章内容
反思: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
发布时间:2013-09-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琪

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当前我园对幼儿进行的音乐教育方法正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众所周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音乐教育不能离开节奏训练。

当前我国对幼儿进行的音乐节奏训练的方法很多运用的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教育方法,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个训练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从幼儿时期给予儿童全面的综合音乐教育,包括对儿童进行唱歌、识谱训练,还要教会儿童演奏乐器,同时,结合朗诵、舞蹈、表演,全面地加强节奏训练。下面结合我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节奏训练上的一些做法谈谈我的一些感触和想法:
一、结合兴趣、培养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我们很难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兴趣,人是受环境影响的,所以当幼儿一进入班级,我就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来吸引幼儿。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训练孩子熟悉周围生活中的声音,如鸟儿的鸣唱、小鸡的叫声、机器的隆隆声、钟表的滴嗒声、汽车的笛声等,从这些幼儿熟悉的声音入手能够较快、较好的培养其兴趣,而生活中好多声音都有其固定的节奏。我们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此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因此,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钟表声“滴答,滴答”、汽车声“嘀嘀―嘀嘀”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幼儿产生了模仿这些节奏的兴趣,并用口说、拍手、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语言,培养节奏
在日常生活或教学活动时,可以从幼儿的名字童谣、顺口溜等孩子们熟悉的语言中找出一个最短小、最简单的节奏型,例如我们在小班刚进园时进行的名字游戏:
|| ×   × | × × × ||
   某   某    某 某 某
节奏游戏:“今天我和谁在一起”
教师问:今天 谁和 |某老 师 |在 一 |起 ×× |× 0 |
幼儿答:今天 我和 |某老 师 |在 一 |起 ×× |× 0 |
这样的语言琅琅上口,在介绍幼儿的同时又训练了幼儿的节奏感。还有一些儿歌、童谣也是很好的节奏训练的素材,例如:儿歌《小老鼠上灯台》、童谣《小猴爬上苹果树》等等。
三、结合图谱,培养节奏
图谱可将复杂的音乐材料形象化,它不但能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而且易于幼儿理解。对幼儿来说,简单的节奏图谱(××××)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因而空洞乏味,幼儿不易理解也没有兴趣学习。而对于我们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节奏,不但能吸引他们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幼儿易于理解,能更好地学习节奏。
例如:节奏练习《苹果和梨》
苹果苹果|梨   梨 |苹果苹果|梨   梨 |
梨   苹果|苹果梨 |梨   苹果|苹果梨 |
我们在练习这两种节奏型时,可以通过图像,文字,简单的节奏图谱一起出示给孩子,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乐器的帮助幼儿练习节奏,以上方法可单一使用,也可融合使用。但不管怎样,教师在运用这些策略开展节奏学习活动时,都应注意与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让幼儿主动感受、发现节奏的规律,对节奏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幼儿园 关闭窗口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幼儿园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幼儿园所有   苏ICP备10052206号-1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幼儿园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